交响绘湾区,乐韵连深港,交响乐《山海湾》用音符刻录两岸壮丽和声

作者: 深圳交响乐团 ,浏览:112

交响乐《山海湾》


交响绘湾区 乐韵连深港

深圳交响乐团X香港管弦乐团联合委约创作

以山河为谱 奏响“一国两制”的壮丽和声

以潮声为律 描绘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

从改革开放的惊雷到双城齐进的浪潮

用音符刻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见证命运与共的人类情怀



演出时间

2025年12月22日(周一)20:00

演出地址

深圳滨海艺术中心 歌剧厅

演出票价

公益票50元

购票二维码


温馨提示:

*本场演出为公益演出

*因演出票特殊性,所有演出票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演出期间,请勿携带食品饮料入场

*未经允许,本场演出除中场休息及返场互动外,禁止摄影摄像

*请观众至少提前15分钟入场,迟到观众需在工作人员指引下有序入场


交响乐《山海湾》由深圳交响乐团与香港管弦乐团联合委约创作,表现深港两地情脉相通、山海相约,用音乐歌颂“一国两制”的伟大创举,描绘大湾区风起云涌的高质量发展图景,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作品已于2024年6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4-2025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深圳与香港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共同肩负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先行使命和为一国两制伟大实践做出合作示范的无悔担当,携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深港人民共同的愿景和心声。作品内涵岭南文化的温暖回忆,“一国两制”的深情赞美,香港、深圳双城齐飞的浓浓期待,南海与香江、濠江相连的浪奔潮涌……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从深圳开始;“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落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世界命运共同体的胸怀,励精图治,向海图强,走向民族复兴,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幸福的新曙光!



节目单


 交响协奏套曲《越歌行》

序曲 《深港》 姚恩豪/曲

第二乐章 《倾诉》(二胡与乐队) 李博禅/曲

第三乐章 《洗礼》(巴扬与乐队) 李博禅/曲

第四乐章 《守望》(竹笛与乐队) 李博禅/曲


------ 中场休息 ------


交响曲《山海湾》 

田地 徐珺蕊 李维福 丁政凯/词 王丹红/曲

第一乐章 《春天的山海》(乐队与合唱)

第二乐章 《奋斗有我》(乐队与合唱)

第三乐章 《粤彩南风》(管弦乐)

第四乐章 《琵鹭的故事》(女声与乐队)

终曲 《潮起山海间》(乐队与合唱)


* 以当日演出曲目为准


艺术家简介

指挥|金源良

青年朝鲜族指挥,现任深圳交响乐团助理指挥。

自幼学习钢琴,2021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深圳交响乐团、无锡交响乐团总监林大叶先生学习乐队指挥。曾受到William Boughton、Andrea Severi、Christian Ehwald、Rüdiger Bohn、Michael Summers、吕绍嘉等多位国内外著名指挥家的悉心指导,并屡次获得奖学金。

近年来,他以指挥的身份与深圳交响乐团、无锡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内蒙古艺术剧院交响乐团、立陶宛国家交响乐团、维也纳室内乐团、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交响乐团有过多次愉快合作。2024年,他还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与法国波尔多国家歌剧院联合制作的歌剧《卡门》的助理指挥,广受好评。



二胡|祝云琦

上海音乐学院二胡专业在读博士。

自幼起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及附中,师从王永德教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且保送至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师从陈春园教授至今。在校期间曾担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首席,并作为“四君子胡琴重奏组”“敦煌古乐团”组合成员参加各大艺术实践活动。

曾先后获得各类重大比赛奖项: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演最高奖(文华奖);第十二届、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决赛入围奖;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上海音乐学院第二届“登峰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四君子胡琴重奏组”的主要成员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入选上海音乐学院“音才助飞”项目,并举办朱鹭归来·祝云琦二胡独奏音乐会。

近年来,祝云琦成功首演了多部新作品,并参与了多部大型作品的巡演活动。例如,她首演了作曲家苏潇的二胡协奏曲《烽火》(管弦乐版);李霓霞的二胡协奏曲《瑰梦》;孔志轩的二胡与钢琴作品《朱鹭归来》等。2022年起,她跟随余隆总监执棒的中国爱乐乐团,参加由作曲家赵麟所作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全国巡演;2023年起,她作为奚琴独奏演员,参加由作曲家谭盾所作的《敦煌五乐神》国内外巡演;2025年参加“谭盾·《消失的藏经洞》”中法巡演等等,曾多次与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上海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长沙交响乐团等国内外乐团合作演出


巴扬|吴雯怡

浙江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手风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留德知名巴扬演奏家,文化部奖励国际一级音乐赛事获奖者,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青年艺术人才,上海音乐学院手风琴表演艺术在读博士生,浙江省音乐家协会手风琴专委会副会长。

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与德国戴特莫尔德音乐学院手风琴演奏专业,师从上音手风琴专业博士生导师徐达维教授与G.Stopa教授,近年来定期得到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巴扬大师尤里·希什金教授的亲授。

曾多次获得国际手风琴大赛艺术家组第一名;2014年获第67届国际手风琴世界杯大赛Master组第一名,并获得国家文化部的表彰;多次应邀在国内外手风琴大赛中担任评委;2021年作为巴扬独奏家,与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奏巴扬协奏曲《拿波里幻想曲》。近年来多次与浙江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宁波交响乐团演奏协奏曲,并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浙江音乐厅、湖南大剧院、无锡大剧院等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手风琴系主任、手风琴作曲家、演奏大师谢苗诺夫先生赞其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巴扬天才。

近年来,培养的本科学生多次获得手风琴国际权威顶级赛事艺术家组第一名,学生因此受邀在德国、塞尔维亚等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在意大利NüGO唱片公司发行个人独奏专辑《获奖之外》;多名毕业生考入欧洲知名音乐院校手风琴专业,其中包括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与媒体学院等。

2022年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人才项目资助,并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结项音乐会,且被评为年度优秀项目;已在中国唱片集团北京总公司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两张个人独奏专辑,编写的教材《现代手风琴基础进阶练习》于2021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曾在《音乐创作》《中国文化报》《吉林艺术学院学报》等全国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竹笛|陈泓璇

青年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教师,上海音乐学院竹笛博士(在读),非遗“竹笛艺术”中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教育发展联盟秘书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中国竹笛乐团副团长。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唐俊乔教授。

曾获重要奖项:2012年获文化部“文华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吹管乐器组);2014年再次蝉联文化部“文华奖”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金奖(竹笛独奏组);2019年经过四轮比拼,最终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成年吹管组总冠军。

曾受邀作为独奏嘉宾与上海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杭州爱乐乐团、贵阳交响乐团、青岛交响乐团、吉林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福州海峡交响乐团、天津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湖南民族乐团、成都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武汉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民族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


女高音|周旎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声乐学部教师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得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表演艺术家文凭。她在国内外歌剧舞台中担任主演的剧目有《女人心》《魔笛》《拉美莫尔的露琪亚》《图兰朵》《唐·帕斯夸莱》等世界著名歌剧,以及现代歌剧《Dalloway》《Schoenberg inHollywood》,中国首部联套歌剧《山海经·奔月》等。为庆祝丹麦二战后第75届解放纪念日,她在丹麦广播公司录制三首经典歌曲(中文版)并全球发行。

曾获第十届比利时“贝尔艺术”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歌曲(法语)大赛”一等奖以及多项国家级奖学金等。留学期间,曾担任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教学主管Eva Hess Thaysen教授的声乐助理教师一职。



深圳交响乐团

深圳交响乐团(简称“深交”)成立于1982年,沐浴改革开放春风,一路成长。乐团始终秉持“追求一流,服务大众,演出与创作双轨并进”的艺术理念。

历经四十余载艰苦创业与不懈追求,深交已成长为业界劲旅,被公认为中国最优秀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乐团现任音乐总监为著名指挥家林大叶。

自1987年起,深交每年举行巡回演出,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及港澳台地区,并出访亚、欧、美、非四大洲,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捷克、波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新加坡、印尼、韩国、泰国、印度、罗马尼亚、南非等国家成功献艺,成为深圳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1994年以来,深交多次受邀参与国内外知名音乐节及重要艺术活动,如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三届中国国际钢琴比赛、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演出、中国国际合唱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家大剧院艺术节,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音乐节、意大利米特费斯特音乐节、拉维罗瓦格纳音乐节、卡塞塔慈善音乐节、西西里岛贝里尼音乐节、法国第纳尔音乐节、罗马尼亚国际广播音乐节等,所到之处,反响热烈。

深圳交响乐团高度重视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创作与推广,致力于以交响乐讲述中国故事。乐团委约创作并首演的《新时代交响序曲》《英雄颂》《我的祖国》《人文颂》《神州和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以及联合委约作品《东方旭日》《灯塔》《千里江山》等,均获得业界专家、广大听众及媒体的高度评价。

展望未来,深圳交响乐团将继续勇攀艺术高峰,弘扬华夏文明,传播时代先进文化,为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建设贡献卓越力量。


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

深圳交响乐团合唱团成立于2007年6月,现任艺术总监林大叶,团长罗滨,常任指挥兼副团长罗申卡。合唱团团员均毕业于国内外艺术院校,接受了严格的声乐专业训练,同时在声乐专业岗位上有着丰富且扎实的艺术实践经历。

合唱团成立之后参加了一系列国内外重要演出活动,成功演出了大型交响合唱《神州和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人文颂》《时代的交响》《洛神赋》《陕北音画》《英雄诗篇》《我们就是河流》等中国合唱新作品及广东、深圳词曲作家的多部原创作品,以及音乐会版《阿依达》、音乐会版《图兰朵》、威尔第《歌剧合唱》等经典名作。其每年举行的新年专场音乐会,也已经成为深圳合唱界及广大合唱爱好者期待的品牌演出。

2020年以来,为适应深圳交响乐团重大演出需要,合唱团进一步朝着专业化的道路进行了提升,团员更加专业化、年轻化。经过数年的打磨,合唱团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不断提升,演唱的作品风格也十分广泛,近年来又成功演出了深圳交响乐团音乐季音乐会《致敬贝多芬》、音乐季中国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大型交响合唱:《大道华章》《长歌2020》《人文颂》《陕北音画》《希望》《梦想之城》,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英雄颂》《苍茫大地》,交响组歌《珠江,珠江》,交响诗《逐梦》,交响幻想曲《春秋遗韵——蒹葭·击鼓》等。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合唱团多次受邀赴香港、澳门、广州、哈尔滨、贵阳等地演出,与David Reiland、张国勇、林大叶、汤沐海、张洁敏、傅人长、陈永华等著名指挥家同台,演唱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合唱幻想曲》,马勒《第二交响曲》《第三交响曲》,以及《布兰诗歌》《培尔金特》《黄河大合唱》等诸多经典作品,其专业水准和职业程度均获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及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