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音乐会 > >正文

匠心韶华系列——春天的故事

作者: 深圳交响乐团 ,浏览:2883

本项目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

 深圳交响乐团2021/22年音乐季

SHENZHEN SYMPHONY ORCHESTRA

2021/22 CONCERT SEASON

 

 

韶华匠心系列--“春天的故事”深圳特区报创刊40周年音乐会

Mastery Magnitude Series – Story of Spring Concert in Celebration of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henzhen Special Zone Daily

 

时  间:2022年513日

星期五(Friday)20:00                                     

地  点:深圳音乐厅

Shenzhen Concert Hall

指  挥:刘明

Conductor:Liu Ming

长  笛:严琦

Flute: Yan Qi

 

曲  目

贝多芬莱奥诺拉序曲第》作品72b

L.Beethoven: Leonore Overture No.3, op.72b

 

隆贝格b小调长笛协奏曲作品30

B.Romberg: Flute Concerto in b minor, op.30

 

-------------------------中场休息 Intermission--------------------------

 

勃拉姆斯《F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90

J.Brahms: Symphony No.3 in F major, op.90

 

长笛:严琦

Flute: Yan Qi

     星海音乐学院长笛教授,管弦系党总支书记,菲律宾圣保罗大学博士生导师,意大利长笛协会(AFI)中国首席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肇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管乐学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管乐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音协管乐学会长笛专业委员会(CFA)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高等音乐教育学会理事,广州市音协中小学音乐教育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多次担任国内外顶级专业赛事评委,Nicolet 国际长笛比赛、意大利Severino Gazzelloni国际长笛比赛、广州国际长笛比赛、中央音乐学院木管独奏比赛、中国长笛联合会比赛,香港国际长笛比赛,澳门国际长笛比赛等。

就读院校: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获得的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法国·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颁发的长笛高级教学硕士文凭和高级室内乐双硕士文凭。

师从:孔凡生教授、于继学教授、朱同德教授、皮耶赫·依威·阿赫窦教授(Pierre·Yves·ARTAUD)。

多次参加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等团体的演出。

留学期间,获得法国政府最高奖学金(中国每年一个名额)。曾获得UFAM国际长笛比赛”第二名,第十届“欧洲音乐比赛”一等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大赛”二等奖,“金谱号”长笛专业比赛最高级别组第一名和‘金谱号杯’获得者。

学习与任教期间,曾得到世界长笛大师马利翁先生等国内外众多名家的指导。曾受美国长笛协会(NFA)、意大利长笛协会、悉尼歌剧院、法国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台北国家音乐厅、香港音乐厅、澳门演艺学院、北京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深圳音乐厅、玉兰大剧院、广州大剧院、湖南交响乐团等邀请举办个人独奏、室内乐、协奏曲音乐会和大师班百余场。

曾发表专业论文与文章十数篇,承担省级、院级教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受中国太平洋影音公司邀请录制发行长笛教学光盘《长笛演奏技法》。受广东省出版集团委托编著出版长笛专业教材。

曾获得中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和广东省教育厅颁发的“长笛专业优秀指导教师奖”、星海音乐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连续多年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评为 “广东省优秀音乐家”。作为艺术总监成功组织策划“粤台港澳两岸四地长笛艺术节”活动,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轰动。曾担任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管乐团体巡游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和负责人。多年来成功地策划并组织了百余次全国性的、华南地区、广东省级管乐艺术节和赛事以及国内外演奏家的音乐会和大师班活动。二十年的教学工作中有多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国内外多所著名音乐学府。多名学生在国内外的专业比赛中以骄人的成绩获奖,如: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木管独奏比赛、历届中央音乐学院木管独奏比赛、历届中国长笛联合会比赛等。现有多名毕业生在国内外从事各大专业演出团体和高校的演奏与教学工作,为推动和发展国内及华南地区的管乐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曲家:

伯恩哈德·隆贝格(Bernhard Romberg 1767-1841)不仅是德国大提琴演奏之父,也是十八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大提琴家之一。西元17671111日在德国Dinklage省出生,生于一个充满音乐环境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低音管和大提琴家,也是隆贝尔的大提琴启蒙老师。

隆贝格在7岁时便展现出他过人的天份,并与他的堂兄小提琴演奏家德烈亚斯隆贝格(Andreas Romberg 1767–1821)一起公开演出,在当时极负盛名的大提琴家Johann Conrad Schilck也曾经在敏斯特教导过隆贝格一段时期。

隆贝格进步非常的神速,在17岁时他与堂兄受到巴格公爵的邀请到荷兰和巴黎巡回演出,在此次巡回演出的途中,他聆听了杜波特和意大利小提琴家维奥蒂在巴黎的演出,于是法国和意大利的音乐风格在他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他从法国返家后,便致力于改进他自己的演奏技巧,之后他加入了在敏斯特的管弦乐团,并于1790年在波昂的教会里工作。在那里他认识了贝多芬,并一起组成了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三重奏,成员为里斯(Franz Ries)、德烈亚斯隆贝格(Andreas Romberg)、贝多芬(Beethoven)和其本人,年轻的贝多芬对于隆贝格演奏的评价很高,但隆贝格并不欣赏贝多芬的音乐,而且坚持自己在音乐上的构想。

当贝多芬想为隆贝格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时,却被隆贝格拒绝,并声明他只演奏他自己的作品。然而,贝多芬之后的大提琴作品必定是受隆贝格很大的影响,来帮助他了解大提琴演奏技巧上与表现力的可能性,例如贝多芬晚期著名的大提琴奏鸣曲(Op.69,102),以及三首给大提琴与钢琴的变奏曲。

隆贝格也是大提琴家中第一位建议节制使用揉音的音乐家,也可能是因这个理由致使他在演奏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受限制的。 隆贝格将继续以当代第一流大提琴家的最高评价存在于音乐史上,毫无疑问的,他也是德国大提琴演奏学派的创始者,因为在其演奏生涯领域中,他将心思专注于演奏和作曲更胜于教学,不管如何,他拥有许多弟子,其中较著名的是Pierre Norblin1781-1854)、Count Mathieu Wielhorsky1787-1863)、Justus Dotzauer1783-1860)和Friedrich Kummer1797-1879)。

在隆贝格时期其作品是受到很高评价的,但这些受高度重视的作品却逐年降低了声誉,在他许多大提琴作品中,只有十首大提琴协奏曲保留在现今曲目中,其中充满各种不同形式的技巧,尤其是左手技巧,在教学价值上拥有极高的重要性,以这些协奏曲中的高度技巧及其在当代音乐家中崇高的地位,我们可知隆贝格对于乐器支配的熟练。

一位在乐器史上拥有一流大提琴教学者之称的雨果·贝克尔(Hugo Becker 1864-1941),再次肯定这些协奏曲是最适合左手练习的,也建立了古典与浪漫过渡时期之作品,因此这些协奏曲提供了学生心目中古典乐派的特性,并使他们更适当地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

 

作品介绍:

伯恩哈德·隆贝格(Bernhard Romberg1767-1841)认为协奏曲是音乐中最完美的作品,因此他的作品也以协奏曲居多,他在1810年所创作的协奏曲作品《b小调长笛协奏曲Op.17》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乐曲中运用旋律及节奏动机贯穿全曲,并利用巧妙的和声进行转变调性,使听觉上增加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第二乐章为优美的行板,伴奏大量使用船歌节奏型式,让慢板的第二乐章如同行云流水般轻巧流畅。

第三乐章大量的运用附点节奏音型和三连音音型,使得其呈现明亮轻快的气氛,常动曲风格为本章特色之一。